[同行交流] 会展业年度总结范文(转)

[复制链接]
查看: 1006|回复: 0
doris2012 发表于 2012-3-15 1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oris2012 于 2012-8-26 19:02 编辑
+ Y2 d2 {( i$ `' }$ L; `0 F4 A, Z4 H0 A. _- A$ l6 l/ p) L
盘点2003年中国会展业,让人时时被远离的呻吟与呐喊声所感染。遭受SARS重创时的无助,云开雾散、重见天日后的激情演绎,交织成2003年中国会展业的"悲喜图"。当我们钟情"会展"这个姗姗来迟的财富之门,偏不料门在打开时,风雪的阻挠,魔力的干涉,使会展业一片狼籍。风雨之后阳光更加灿烂,风雨之中凝成的"同心竭力"化作一股"会(展)不惊人死不休"的战斗激情。风起云涌、千帆竞渡、南呼北应、逐鹿中原,俨然又成为继2002年中国会展业后呈现给我们的一幅冷清与热闹、萧条与繁荣的"清明上河图"。大悲大喜的2003年中国会展业,给了我们成长的"洗礼",甚至是成长的"割礼"。"痛并快乐着"形容2003年中国会展业最贴切不过。
8 {0 j' W# U0 Y2 `9 S! A/ L5 m- p; L; _
   一、 遭受SARS重创,成长中"洗礼" # c" V* b+ [, e

* a4 p) P: p' }   2003年4月是中国会展业最为铭刻的日子,以上海汽车展受SARS影响,展会被迫提前了3天闭幕为标志,中国会展业进入"休眠"状态,展馆无一开馆。展会无心举办,据统计从4月到6月近100天内,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全年展会数量的30%宣告延期或停办,产业损失估计达到40亿人民币。占全年生产总值的50%,SARS重创给中国会展业健全的体魄造成了一大块硬伤,但就是这一大块硬伤促使产业"共同体成员"众志成城、共渡难关。2003年4月28日在上海青浦召开的"非典状态下的会展业"研讨会掀开了会展业界面对困难从容应对的信心和决心。在近100天的乌云笼罩下,昔日的竞争对手握紧对方的双手,嘘寒问暖、献计献策,成为一种共识。"化干戈为玉帛",真正使他们的心与心贴在一起,不再争斗。如果说SARS对于中国会展产业的影响有多大的话,除消极因素外,还催生了会展发展的七大趋势:"非典"状态下的中国会展企业应对危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非典"事件使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显得必要和可靠;"非典"事件促进了会展企业的整合和洗牌;"非典"事件加速了会展信息化建设、服务化建设;"非典"事件促使企业加强"充电"与"休整";促进展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和促进中国会展业与国际接轨。 % b' D# @1 H* O& H) |# M$ q( E
" a4 r( B) ]8 L6 Y  R5 s# U
   二、 市场主体遭遇变数,但"春损秋熟" + s6 D2 u- G+ ~% d7 J. j1 O. P4 L
% \/ i8 \. A/ L6 G  m5 b: ?
   在2003年春季,会展业遭受SARS重创,市场主体面对的境遇不尽相同,有一定国际背景,有危机处理经验的品牌企业从容面对,虽有损失,但大多数能"春损秋补"。但对于一些刚刚进入会展业的企业,势单力薄,一下水即遭遇暴风雨,"舟覆货没"不计其数,彰显了会展业发展最悲壮的一幕。 0 B% v4 V2 }/ Y. j( F0 ]

! J  k, J$ g3 I/ b& i& ?$ `1 U5 J. K   展会遭遇SARS后的"颗粒无收",使全年30%的重大展会尤其是国际性展会受到极大影响,出国展也俨然成为"秋后蚱蚂",但这在这种危机境遇中,众多企业能从中从容布局,化腐朽为神奇。如法兰克福北京布局、北京励展集团升格上海代表处、博闻公司广州代表处升级为分公司等等。表现了会展业尤为鼓舞人心的一幕。 , |% g1 B5 P; l
' I% V7 c  b/ k8 I8 f
   随着SARS的影响趋于缓和和缩小,自2003年9月份开始,会展业出现恢复性状态,这种状态持续到10月中旬,然后,俨然出现"高热不退"的良好状态。即使是往年视为淡季的12月展会仍举办不断,正所谓"淡季不淡"。 2 G9 M7 _3 m/ m4 y2 h2 V
1 i  ]2 l. O. g( c
   三、 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具挑战性,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6 d. ^, F* H; v* r* @

; {  m3 B0 @0 d9 ?* w( i3 K   会展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主线。2003年的中国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是表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广度上,竞争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更大;深度上,竞争和合作的融合性更强,如苏州新国际博览中心被德国柏林国际展览公司操盘,这是个造价22亿元的新展馆,也就是这个新展馆的建造,促使苏州南亚国际会展中心易换门面,与展览不再有缘;新加坡会展公司与浙江远大会展公司共同承办展会,表明了新加坡作为亚洲第一会展中心进军中国的决心;德国慕尼黑公司与深圳优博展览公司联手打造2004年中国商务房地产论坛,欲将其在欧洲的精心之作在中国演绎一番。法兰克福公司在广州收购某一光电方面的展览会,昭示其兼并做大的图谋。
7 Y0 j* _# J7 w2 v
+ N/ b5 f2 a/ f   中外企业之间合作远远大于竞争是2003年会展业的一个特殊现象,它们不再象前两年汉诺威等展览公司那样强势出击,而是玩起了温和的"太极拳"法。但令人反思的是,正是因为有了SARS的影响,使下半年同类主题的展会"扎堆",一场国内外会展企业的同一主题展碰撞、冲击,一片狼籍。这场肉博战酣战直至年末。同时也影响到明年展会的举办。如中国百货行业协会和上海一百集团因展会主办和承办的恩恩怨怨,演变成了2004年同期同地(上海)举办同一题材的展览会,看来上海明年这个展会的"离异"倒成了它们"爱恨情仇"的"决斗场"。 ' `0 S' M) ~2 v4 K2 |
. J2 w, D4 U$ o( h3 ~7 ]6 e
   另外,最能反映2003年会展竞争现象的典型就是会展业内2003年11月中国国际会展论坛与12月份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包括2004年1月份举办的"展中展"的主题之争。 7 ]8 o7 k+ z8 x* u! V  T

0 u/ r2 Y' @5 ~( c   竞争和合作主体的变化是会展业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折射出其中的道理。比如搭建公司有组展倾向,组展公司有展示设计倾向等。会展主体2003年值得一提的是,会展企业经营的多元化,边缘化倾向明显。
* q' k, Y" D6 V: @. r  F6 Y9 j5 [6 {' {" R$ U$ o# Z
   四、 区域会展经济竞相角逐,格局特色趋向明显
, `& r3 ?! l- B
& n" q' V: g4 H/ I   如果说2002年区域会展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展馆建设上的话,那么2003年中国区域会展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区域经济上加大的砝码,如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后,上海世博局应运而生,长三角作为世界上知名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消费类、制造类展会特色和定位明显,珠江三角洲因为CEPA的提出,促使广州、深圳、香港企业展更加互动和一体化,贸易类展会特征显露;北京有了2008奥运会的临近,会展旅游再掀高潮;技术类、成果类展会将是北京的定位;同时,如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计划,使东北的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的会展业遭遇甘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另外,如东盟国际贸易展览会落户南宁和昆明东南亚区域会展城市的定位,也提示了中西部城市发展会展业也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砝码。
- V" n8 S  g! W7 r# Q0 O2 }! l# E& L- ?2 f8 _& `$ o
   区域会展经济的发展更加明显地是体现在各个区位城市的发展。2003年中国会展城市除上海、北京和广州以外,国内二级城市及以下城市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会展城市发展遵循的规律往往在这一轮城市竞争中缺位与模糊。如安徽合肥一个欠发达地区,在短短不到一年内全国性大展,包括承接展,自办展应接不暇,创造了会展城市超常规发展的"典例"。但其他城市也许市场条件及经济条件优越,但因管理、策划及政府的"缺失"而停滞不前。
$ |: H% D/ m7 l7 |# q% C: q0 R$ A/ N/ R8 K# N- z' W
   五、 会展产业的理论及教育崛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O0 J- x4 `6 g: X) y$ \. k

: d% Y5 ^3 F% W( d# K4 Y   一个没有理论的产业是一个不完整的产业;一个没有教育的产业更不是一个健全的产业。伴随着我国会展业在本世纪头三年的大步迈进,会展产业实践和运作中急需解决的理论导入和人才教育问题已成瓶颈。特别是SARS重创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以2003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会展理论教育研讨会首开了全国会展理论及教育之先河,有近30所大学十几家研究所和出版社在研讨会上探讨会展理论教育和出版的问题、现状及发展。并涌现了一批新锐的理论专家、教育专家。他们有的在探讨会展产业政策导向、政府定位;有的在探讨会展产业的理论溯源,探讨会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架构......表现了探索的多方位、多层次。同时,不同理论的交锋也呈现出来,形成"百家争鸣"之态。预计在2004年会有更高的发展。
  Y5 T. o; r. m$ Y  v( ~
9 `% A" X* c) x$ `   另外,2003年中国会展教育培训也是百花齐放。如CEM从美国的引进。会展职业资格认证的出台,北京大学、中共中央部委高级会展经济研修班以及会展英语等专业培训班举办,正所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全年中在北京举办的培训班有2次,上海则有6次,全国培训人数高于2002年的1500人。估计达到2000人左右。另外全国涌现浙江东方会展研究所,亚太会展研究所等会展中心和研究所。 / i, ^8 i9 ?2 S- l: [9 |

) G- A! X4 l" C. F* d   会展的热可以用每年举办的会展论坛为主线,2003年虽然有SARS影响,会展论坛更是热度不减,从7月份的"长三角经济论坛"到8月份香港的"会展经济论坛",11月份"中国国际会展论坛"和12月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一个全年产值不过80亿多一点的新兴行业炒得是"热火朝天"。
( h" D1 W1 z" A' c4 v1 }+ Y- D6 v  ]+ f
   六、 产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市场化、专业化道路步伐缓慢
9 T' e& O8 r& v! v( i& [# H
) O/ ^- |6 B! m3 s   一直视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以其高利润,高增长而名闻天下,但进入2003年后,展会主题的饱和,同类主题展会的竞争比拼,以及价格等不正当因素的影响,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无序性更加恶化。同时,因为有大量政府展的存在,展会举办主体的非公平性竞争表现明显,减缓了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前进的步伐。对于会展产业主体的结构的界定,对政府角色的定位等行业立法和规定工作刻不容缓。 0 `" @% u4 C$ ~7 X. m5 `3 W
) ?; D- V9 i2 M8 k
   会展产业的链条的延伸中,也出现利润空间"断层"、渡过难度大等问题。对于提升整个会展产业的服务和品牌不利。并购和兼并这种高层次的资本运作之举在非市场化的影响下,很难操作和运作。上市公司更是期盼那"出现"的一刻。 2 m) }0 `5 ?! J$ U, t% \% C
以上文章转载至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sort=wsmopts&tid=34e5cbc2e752ce54。: W- u  m3 U5 u" }) w

" Q# v7 ^" H9 t$ l香港展览制作工程,香港展览工厂,香港特装服务, 香港展览,为你提供专业服务。
3 o" H' m# H. d8 X$ k香港展台制作 香港展台搭建 香港展会一条龙服务 香港展览展示 香港布展 香港视听展制作搭建服务 香港电子展制作 香港灯饰展制作搭建 香港照明展特装服务 香港照明展制作搭建 香港珠宝展台搭建 香港眼镜展制作  
, S& X5 i, P! e+ Y+ T5 Y; GQQ:250273678  15817364787 邮箱:doris2012@sina.com
& y" p* E6 ^1 @1 C* p香港玩具展 香港婴儿用品展 亚太美容展 香港展览施工单位。香港特装制作搭建 展览工厂 香港操作经验  展台布置 性价比好 香港展会布置$ L2 I# ^& M& e3 t* z

; K0 }. S6 q) H+ w: N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图文

Copyright   ©2015-2016  展示网  Powered by©Discuz!  技术支持:凡尚展览     ( 粤ICP备14065977号 )